1. 引言
农药,是我们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它是帮助农民保护作物、控制有害生物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农药的使用也引发了许多问题,例如安全性、环境污染、甚至食品安全等。因此,了解农药的相关知识,不仅对农民至关重要,对每一个关心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也是必要的。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农药的定义、分类、特点以及应用方面的重要事项。
2. 农药的分类
农药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,一般可以按作用方式、按照防治对象以及按照来源进行分类。
2.1 按作用方式分类
农药的作用方式指的是它们如何达到防治效果,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:
杀虫剂:主要用于防治害虫,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:
胃毒剂:这些药剂通过害虫的消化系统进入体内,使其中毒死亡,例如敌百虫等。在咀嚼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的害虫中效果显著。
触杀剂:直接作用于虫体表面,使害虫中毒死亡,如大多数的有机磷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。这类药剂对各种类型的口器害虫有效,但对蜡质表面的介壳虫效果差。
内吸剂:能被植物吸收并在其中传播,害虫取食植物时就会中毒,例如吡虫啉。这类药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。
熏蒸剂: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,通过气门进入害虫体内,如磷化铝等。
昆虫生长调节剂:例如通过引诱或抑制昆虫生长使其无法正常发育。
杀菌剂: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,根据防治时间和作用形式分为:
保护性杀菌剂:在病原侵入前喷洒,比如波尔多液。
治疗性杀菌剂:在病原潜伏期内使用的药剂,比如三唑酮等。
铲除性杀菌剂:对已侵入的病原具有显著杀伤效果,但常常对植物有较大危害。
除草剂:用于防治杂草,主要分为:
选择性除草剂:对某些植物有选择性可杀伤作用,如除草通;
灭生性除草剂:对多数植物无区别杀伤作用,例如草甘膦。
从防治的对象来看,农药可分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