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0亩地一年净赚18万,比打工强多了!
”王大叔蹲在自家地头,手里攥着一把刚割下的蒲公英,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。
谁能想到,这玩意儿以前就是路边没人要的野草,现在却成了他银行卡里的“软黄金”。
三年前,王大叔还在跟玉米较劲。
一亩地收个千把斤,扣掉种子化肥,到手三百块,连给孩子买双球鞋都紧巴巴。
后来听县里技术员说,蒲公英这玩意儿“不挑地”,沙土地、山坡地、甚至撂荒了十年的老梯田都能长,而且一年能割三四茬。
他咬咬牙,把十亩玉米全换成了蒲公英,第一年就把买种子的钱翻了三倍。
现在行情更离谱。
疫情后大家开始囤清热解毒的药材,蒲公英干根从原来的15块一斤涨到25,鲜叶直播卖,城里人抢着要,最贵卖到5块一斤。
王大叔算了笔账:一亩地成本1500块,种子肥料人工全算进去,一年收三茬,鲜叶加干根,轻轻松松两万块。
更妙的是,蒲公英根还能卖给亳州药市,叶子卖给茶厂做“降火茶”,连开花那阵子,有化妆品厂来收花,说是能提取天然色素,做口红。
一根草,从头到脚都是钱。
有人担心不会种?
王大叔摆摆手:“比种白菜还简单。
”他总结了三招:第一,地别选低洼的,蒲公英怕涝,沙坡地最好;第二,种子用温水泡一晚再播,秋天种比春天发芽率高一半;第三,割的时候留点根,像割韭菜似的,割三茬留一茬,来年长得更疯。
县里农技站最近还发了滴灌管子,接上手机就能控制浇水,省得大中午往地里跑。
销路更不用愁。
王大叔现在三条路:鲜叶直接上抖音直播,城里姑娘下单当“养生菜”;干根打包卖给药材商,药市老板直接开车来拉;剩下的叶子,茶厂按斤收,做成小罐茶,贴上“有机认证”,价格翻五倍。
去年隔壁村老李头跟着学,第一年种了两亩,光直播就卖了八千块,乐得逢人就说:“比养三头猪省事多了!
新手想试?
王大叔建议先拿半亩练手。
种子别贪便宜,买正规基地的“当年新籽”,发芽率九成以上。
县里现在有补贴,一亩地补五百块,还免费教技术。
隔壁镇去年建了蒲公英产业园,机器烘干、切片、包装一条龙,农户只管种,合作社统一收,连快递盒都不用操心。
最逗的是,王大叔媳妇现在每天用蒲公英根煮水,说是“护肝”,连家里狗都喝。
狗毛亮得反光,村里人笑称:“这狗比人还养生。
”王大叔咧嘴:“草能变钱,人还能变健康,这买卖,不亏!